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總是有些人,怎麽吃都吃不胖,你們吃同樣的一頓飯,人家吃完,沒啥變化,你吃完,妥妥地長了一斤肉。
當然,這也不排除是體質使然,但就飲食減肥來說,選擇吃什麽固然重要,選擇怎麽吃也不能忽視哦,掌握一些用餐小訣竅,雖然不能讓你馬上變瘦,但卻能讓你變得不那麽容易變胖。
訣竅1:選擇多吃少餐,而不是少吃多餐
很多人認為少吃多餐不會造成肥胖,覺得這樣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消化食物。但這種觀點卻忽略了一個因素,就是胰島素,它是體內儲存能量的激素,進食會使胰島素上升,頻繁進食會讓胰島素水平持續處於高位,它們就像一群勤勞的搬運工,不斷把葡萄糖運到各個身體組織,不斷囤積脂肪,自然而然地令你變胖。
所以,如果想減肥,該管住嘴還是得管住嘴,零食就少吃吧~ 集中進食比多次分散進食更有利於減肥。
當然,這裏的“多”吃少餐並不是暴飲暴食,而是更多地關註食物種類和質量,食物盡量多樣化,多選擇天然食物,這樣才能讓身體獲得全面營養,也更有利於減肥,因為脂肪的燃燒也需要多種營養素的參與。

訣竅2:進食順序很重要
從人類的消化吸收系統處理食物的時間長短來看,纖維的消化時間最長,其次是蛋白質和油脂,然後是碳水化合物,消化吸收需要的時間越長,越不會造成血糖值急劇上升。
由於大部分蔬菜、肉類和魚類消化比較花費時間,因此不容易造成血糖急劇上升,先讓這些食物進入胃裏,然後再吃米飯等糖類食物,既有利於抑製血糖過快上升,還能避免主食吃過量。
相反,如果先吃米面等糖類主食的話,血糖容易迅速上升,結果就是,雖然是吃同樣的食物,後者就更容易造成肥胖。
訣竅3:一個拳頭告訴你份量吃多少
每餐要怎麽吃才不超量?計算食物份量太麻煩?掌握211法則,無需電子稱,一個拳頭輕松判斷該吃多少。

“211飲食法”風靡臺灣,它建立於世界衛生組織、中國營養學會推廣的科學飲食原理的基礎之上,建議每餐或每天攝入的蔬菜、蛋白質、主食的體積比為2∶1∶1,具體比例可用一拳來測量,控製每餐不超量。
蔬菜要吃2拳頭,最好吃成彩虹色,深綠色蔬菜占一半,保持新鮮最佳,但這其中不包括澱粉較多的薯類、根莖類食物,因為它們屬於主食。
高蛋白食物要吃1拳頭,要註意營養均衡,包括魚(水產類)、肉、蛋、奶、豆(大豆及其製品),比如每餐可選300ml牛奶、1個雞蛋,也可以選豆製品、魚、肉。
主食要吃1拳頭,要註意不要吃超量,盡量選擇低升糖的粗加工類主食如薯類、雜糧、根莖類食物等,少吃精製米面糖。
此外,烹調時搭配適量優質油脂,或加餐1小把堅果,都可以為食譜加分的。攝入合理比例的脂肪,不但可以帶來飽腹感,還能夠保證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的攝入,平衡內分泌水平。
211飲食法既能保障營養充足,又不至於能量過剩,是相對健康的飲食模型,簡單又容易執行,如果你有維持體重或者控製食量的需求,不妨嘗試下。

南哥說:
用餐時,必須慢慢吃,多咀嚼。食物盡量選擇純天然無加工。每餐7分飽就可以了。什麼是7分飽,不餓了便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