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長時間以來,人們都認爲肥胖的罪魁禍首是脂肪,認爲吃肉長肉,吃脂肪長肥肉。但實際上,這是一個天大的冤案,真正讓你肥胖的元凶是糖。
到底脂肪是怎樣形成的呢?
首先,體內的脂肪形成並不會因爲你吃了脂肪就增加,脂肪的消化和分解是一個複雜的過程。
體內的脂肪形成是因爲過量的葡萄糖攝入。
這些葡萄糖的來源是碳水化合物,碳水化合物存在食物中有三種形式:糖、澱粉和纖維。人體攝入的碳水化合物,會被體內的消化酶分解爲葡萄糖和和果糖,被人體吸收後,最後釋放到血液中。
爲了維持生命,在我們的血液中會保存一部分的葡萄糖,血糖值也維持在一定的水平(3.9~ 7.8mmol/L)。
如果碳水化合攝取過多,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增多,血糖值上升,這時,爲了維持一定的血糖水平,胰腺就會釋放出胰島素,胰島素會把多余的葡萄糖轉換爲糖原的形式,儲存在肝髒和肌肉的細胞中(肝糖原和肌糖原)。
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不足時,也就是當你感到饑餓,又沒有及時進食的時候,存儲在肝髒中的糖原就會轉換回葡萄糖,爲人體提供能量。
但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容量是有限的,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,多余部分葡萄糖就會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體內。最終,形成肥胖。

甘油三酯也就是中性脂肪,可以理解爲“沒用完的能量”。通過體檢可以測出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值,這個數值也是肥胖的晴雨表,通常肥胖的人這個指標都會偏高。
但是,這個數值並不穩定,會受到檢測前—天吃的東西的影響。因此,檢測報告顯示“甘油三酯”數值偏高,也不必過度擔心,只要瘦下來,數值就會降下來。
那怎樣才能瘦下來呢?需要控制的是“血糖”。
脂肪形成的過程中,胰島素充當著重要的角色,它是負責調節血糖的激素,由糖觸發,主要作用是儲存脂肪,也稱爲“肥胖激素”。
所以,避免身體過度儲存脂肪,最好的方式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,避免過度刺激胰島素。
長期高碳水飲食,不但容易長胖,還會因爲血糖長期波動過大,對胰髒功能造成負面影響,例如胰島素分泌不足,胰島素抵抗,導致高血糖。
參考資料:《The Ultimate Guide to Developeing Healthy Eating Habits》,牧田善二(日)

南哥說:
很多人認為吃脂肪得脂肪,少吃或者不吃脂肪就不會肥!
脂肪是我們身體荷爾蒙原材料之一。身體形成脂肪的元兇不是脂肪而是糖!
脂肪還有我們所需脂溶性維生素A,D,E,K。